第166章 最大的赢家  (第2/2页)
是想要护持这一波新的勋贵对抗老的世家。    当然,也不乏,皇帝想要施恩官员,得到一个好名声,让大家更加为他卖命。    所以,朝廷出台了一个政策。    那就是到了一定品级的官员,如果有事手头不充裕,可以从国库借钱,没有利息。    这个政策自然是极好的。    一下子就帮助皇帝稳定了朝政。    但是,再好的政策也不可能永远都那么好。    尤其是还有很多‘聪明’人,钻空子。    于是,这项政策到了当今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尾大不掉的老大难问题了。    以前大家借钱,是真的手头不宽裕,是真的遇到难事了。    而且,因为感恩,所以,差多少借多少,甚至只要过得下去,大家都尽可能的不去借。    但是,渐渐地,风气就开始变化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借钱之事变成了一种攀比。    你借多了,我借少了,心里不平衡,反正,朝廷也不要还,或者说没有追着让人还钱。    既然如此,那我也多借一点。    如果是这样,其实还好,只是人性的贪婪罢了。    只是更无语的是,我借了,你没有借,是不是瞧不起我?    到了后来,居然渐渐演变成了党同伐异。    不借就是不和光同尘,就是假清高,那些借钱的人就自动的排挤这一部分人。    最关键的是,这些借钱的人,已经根深蒂固了,被排挤的都是新人。    为了混下去,于是这些人也跟着借。    而这一借,就尝到了甜头。    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到了最后,这好好的一个政策,就变成了大家的提款机。    有事没事,就去借一笔。    反正是国库的,反正不是自己的,反正不用还钱。    这就导致了皇帝富甲天下,最后居然苦逼异常的原因。    国库没有钱,私库不够,其他用钱的地方还不能少,即便是他缩衣节食也是杯水车薪。    为此,皇帝也不是没有暗示过让他们不要太过分,让借钱的人还钱。    可惜,当今显然高估了自己。    都说借钱的是孙子,还钱的是大爷。    那些官员固然不敢跟皇帝耍横。    但是他们可以充耳不闻,顾左右而言他,甚至跟皇帝哭穷。    反正,借钱的人这么多,法不责众嘛。    实在不行了,不是还有太上皇嘛。    所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这些人很是光棍。    他们笃定,皇帝不敢因为这点事就杀了他们,即便是罢官都不行。    于是,当今被搞得焦头烂额。    不得不出此下策。    但凡是封妃的人家,基本上都是他精挑细选的蛀虫。    都是无能,又不自知,还十分得意的。    这些人,都是皇帝下一波要打击的重点对象。    而且,拔出萝卜带出泥。    古代的家族,都是盘根错节的,比如四大家族。    所以,皇帝打击的还不只是这些封妃的人家,还有与他们休戚与共的家族。    不得不说,皇帝的这个计划真的是十分完美。    用别人的钱,替自己的妃子建别院,自己还得到了偌大好名声,最后翻过来铲除蛀虫,又是一大笔收获......    端的是最大的赢家。上世纪的梦入红楼之薛蟠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