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435节  (第1/2页)
    你去西北玩耍薅走了我儿子不说,还留了个太子在京师帮你冲锋陷阵。    你不讲武德啊王守文!    太子是储君,哪怕年纪再小,说话的分量都不会小。    老朱家是坚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实在没有嫡子就选长子,除了少数变数(比如朱棣)以外,大部分时间太子的地位都是十分稳固的,一旦定下来以后连皇帝都很难更易。    像宪宗皇帝不怎么喜欢朱祐樘,不也没想过废掉他这个太子?    所以他们这位小太子正儿八经地上了奏本,他们就得认认真真地针对奏本内容进行讨论,绝对不能把他当孩子哄。    所以说,王守文你到底教出个什么太子来了?!    人在西北的文哥儿:?    他甚至还没收到他爹通风报信的家书,并不知道自己写回京师的信已经处于共享状态。    小猪崽干了啥事,跟他王小文有什么关系?!    顶多也就是他平时忽悠的次数稍微多了一点……    你忽悠小孩儿的时候,怎么知道他是真的会付诸行动呢!    第365章    通政司把东宫的奏本查阅完毕直接递送到内阁去了。    元守直才不烦恼那么多,内阁里坐着的可是李东阳等人,文哥儿正儿八经的老师。他们自己教出来的学生以及他们学生教出来的学生(太子),可不就得留给他们自己受用吗?    李东阳几人对此还一无所知直至拿到通政司送过来的东宫奏本才赫然发现事情有些不妙。    ……怎么回事?文哥儿不是不在京师吗?为什么东宫会递上来这样一本奏章?!    李东阳和谢迁看完后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疑虑。    作为一个浙江人谢迁是最清楚里头的门道的。    本来这块香饽饽已经被人咬进嘴里了,你朝廷突然说要把它收回来搁谁身上谁能乐意?    尤其是江浙一带的沿海地区私底下搞海贸的人多不胜数,什么片板不得下海全是一纸空谈。    咱说没有下海就是没有下海,你朝廷派再多人下来查探咱都是没有下海咱可是凭本事富起来的,和私下搞海贸有什么关系!    谢迁对此虽然心知肚明却也不会傻到去捅破这件事。    偏偏现在太子直接把奏本递上来了,他们是讨论还是不讨论?    谢迁心思百转千回,最后想到了还在千里之外的文哥儿。    这都是什么事啊?    早就知道这小子从小有股子想把天捅破的劲头,没想到才考上进士的第二年就闹腾出这么大的动作来!    丘濬的提议很好搁置因为他在朝中本来也没什么朋友哪怕入了内阁也远没有一呼百应的能耐。    朝臣们没少私下议论认为丘濬入内阁着实不怎么名正言顺毕竟比起谢迁他们漂亮的履历丘濬可是六十好几还被安排去国子监教书的。    怎么看都不是会入内阁的升迁轨迹。    何况丘濬自己年轻时不爱攀关系求晋升,自己入了内阁也不太爱被人攀关系手头自然没什么说得上话的人。    太子可不一样太子一开口不少人不管是为了施展抱负还是为了投机东宫说不准都会踊跃表态兼揽活。    太子现在才七岁又有什么所谓?太子年纪小更好,更容易刷好感度,也更容易哄骗。你看王小状元不就哄得太子一口一句“我小先生说的全是对的”吗?    谢迁犹豫了一会,还是把奏本递给了徐溥。    眼下内阁年纪最大、资历最老的就只剩下徐溥了。    徐溥接过奏本看完,脸上的表情没有多大变化。    他已经老了,精神越来越差,精力也越来越差,加之他本来就是不是锐意进取的性格,是以看到这带着蓬勃朝气的东宫奏议后他只是在心里微微愣神。    等慢慢品出东宫对重开海贸的野心,徐溥才终于反应过来自己看到了什么。    接着他就生出一种长江后浪朝他们这些前浪奔涌而来的感觉。    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后来入阁的王恕、丘濬都先后请辞了,只有他还占着首辅之位。    这些年来他也没少上书请辞,只是决心都不太坚定,圣上也从没打算批准。    如今面对这些锐气逼人的年轻人,徐溥更感到力不从心。    这最后一班岗不好站啊!    徐溥沉吟许久,转头和谢迁他们讨论如何写这次的票拟,整个人看起来一如既往地沉着。    事已至此,想压下去是不可能的了,不如就敞开来讨论一次吧!    内阁这边有了决议,奏本才终于送到朱祐樘手里。    朱祐樘:?????    瞧瞧他皇儿不声不响都干了啥!    平时这小子有点什么事都要来他们面前得瑟半天,这次干了这么大一件事居然都没跟他们提过半句!    朱祐樘莫名有种“朕的儿子长大了不亲爹了”的惆怅。    等看完朱厚照的奏本,朱祐樘只觉得……他们这位小神童怎么人不在京师,还能联合太子干这么一桩大事!    看小神童给东宫写的信也没写什么重开海贸的事啊!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