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368节  (第1/2页)
    在后续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依旧对李信多有重用,可惜,李信再也没有了单独扛起统领一军的自信。    从战绩上来看,伐楚以后攻灭燕国和齐国的战争中,李信表现的依旧是那么一往无前锐不可当。    可惜,他的心气已经空了,一心请辞,始皇帝在他失败以后给了他机会,在被臣子装逼打脸以后依旧愿意给李信很长的恢复期。    但是李信终究不是那个战无不胜意气风发的少年,始皇帝或许有遗憾,也或许有愤怒,总之就这么任由李信销声匿迹。    对于始皇帝来说这算不了什么,无非就是信任之人再一次让自己失望罢了,他早已习惯。    但是……不对啊。    赵泗看向王翦:“那既然如此,我和陇西侯非亲非故,又如何请的动陇西侯?”    “你只说为陛下分忧,陇西侯必然是愿意死而后已的。”王翦笑了一下。    赵泗点了点头。    李信虽然伐楚战役失败,但是能够在大秦一统天下如此高烈度的战争之中封侯,并且攻灭数国,欺负一下松散不成组织的秽人也确确实实是手拿把掐了。    嗯……这样一来,东夷那边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    只不过对于王翦刻意提到李信,赵泗心里还保存着几分狐疑。    他总感觉,如果当年的事情这么简单,王翦这个老狐狸应该不至于如此,无非是成王败寇罢了。    和王翦的对话,赵泗总能够感觉到那么一丝丝的愧疚。    心里带着疑虑从王翦的府邸离开,赵泗还是决定去陇西侯李信家里看一看。    客观来说,这也是一个悲情将军。    他的能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就这么销声匿迹,确确实实有些浪费了,虽然赵泗知道的人才很多,但是人才这东西,从来不会嫌多。    而在赵泗离开以后,徒留下一人坐在轮椅之上的王翦,招呼着隶臣将自己推到庭院之中。    闭目,陷入了沉思。    人老了,总是会怀念过去,越老,以前的记忆似乎就越发清晰。    他对于李信,乃至于对于始皇帝,当然是有愧疚的。    因为,他提前预见了昌平君的反叛。    始皇帝彼时在清除大秦的外戚势力,其中楚国外戚以昌平君和昌文君为首。    此二者何人?    吕不韦死后,昌平君和昌文君是大秦的二号和三号人物。    同时,还是楚国的王室。    秦楚联姻向来久矣,毕竟一个是虎狼之国,一个是蛮夷之国,都不受中原诸国的待见,只能自己玩,因此秦国之中,楚国的外戚势力极其严重。    始皇帝在没有完全清除外戚势力之前对楚国动手是极不明智的选择,这对于王翦而言太过于急促。    并且始皇帝还做出了一个极其错误的选择。    派遣昌平君去安抚郢陈,要知道郢陈可是楚国的旧都。    让昌平君一个楚国王室,楚考烈王之子去楚国旧都安抚楚人,这和让老鼠进了米缸也没有区别。    在始皇帝下达决策以后,王翦就预感到了问题所在。    只是这个时候的他并未被始皇帝选择,赌气的他选择了称病归乡。    对于王翦而言,这一切本该是可以避免的。    也正因为如此,李信的兵败以后,他才惊觉,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    在如愿以偿的接过伐楚重任以后,王翦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怎么样的蠢事。    王翦不仅谋兵,在于谋国,李信只能看到战场,而王翦能看到更多,这是王翦和李信的差距。    于是功成以后,伴随着李信的自暴自弃,一颗新星的陨落,以及始皇帝坦荡的大度,那一丝愧疚时常萦绕在王翦脑海之中。    甚至于后来王翦都主动出面替始皇帝劝说李信,可惜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有的人能够很快从失败之中走出,有的人不能。    人老了,快死了,就总想着有什么能够弥补那些细微的遗憾。    抛开立场的对立,王翦也不得不承认李信的才能。    最起码比自己家的傻大儿强的多,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能够代替自己成为柱国之臣的人。    不管是从私德还是从任何一个角度。    而另一边……    赵泗乘车,行进许久,来到了陇西侯李信的府邸递交了自己的拜贴。    “上卿?赵泗?”李信眉头微皱,对于这名字略显陌生。    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一直关注朝堂上的消息,尤其是李信。    自从退隐归乡以后,他已经很久没有主动打听过朝堂上的事情,曾经的一切对他而言宛若一场幻梦。    “就是先前出海归来,带回来三种仙粮的童子,咱们家种的还有呢。”李信的儿子李超站在旁边为李信开口答疑。    “如今这位上卿可是炙手可热,据说是陛下最亲近的大臣,就连忠信之臣蒙毅都有所不及。    李信撇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沉默片刻开口道:“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