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129节 (第2/2页)
目p分才25.65。 丛澜:“成年组原来是这个感觉!” 于谨:“你倒挺看得开。” 两人说话的声音小,这边又没安排收音,所以没有被摄像机录到,只知道他俩在聊天。 观众们大声地为丛澜喝彩,掌声在空旷的场馆里飘出回音。 丛澜起身,笑着跟大家挥手,手上还拿着一只巴掌大的小北极熊。 鞠躬了以后,她和于谨离开了kc区。 在一旁等着的队医两人也默默地跟上了他俩。 背影蹦蹦跳跳的,逐渐消失在了通道内。 · 首战告捷,国内论坛关注丛澜的人不少,纷纷奔走相告,通知这个喜讯。 《丛澜芬兰杯短节目第一!!》 lz:超第二名5.37分!不过第二是个芬兰女单,占据主场优势,p比咱们多了快4分。 1l:刷分网址里见到了,话说澜澜怎么上了3lz2t啊,这不是她编排啊? 2l:失误了吧? 3l:国外油管上有人上传了直播录屏,连跳太靠边了第二跳没接起来,原地干拔的二周 4l:芬兰的场子一直有点小的,习惯在边缘跳跃的选手总是很吃亏 5l:丛澜也不是很靠边的吧,不过这一次是真的太险了,这要是撞上挡板就玩球了 6l:长点记性吧,以后编排时候就要注意了 时差六小时,这边还不到晚上九点,正是最活泼的网上冲浪时间。 在讨论芬兰杯整个比赛的也都点进来看了,主题是丛澜,所以也没人在这里提其他女单的表现。 拐出去,就有人吐槽xx的考斯滕跟去年的好像,xx的直线步编排好难看啊特别单调,xx都升组两年了怎么比赛时还是没有表情…… 每到赛季开始,论坛活跃度就能一天一个翻倍地往上涨,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不过也是,对他们来说,赛季确实迈入了过年的节奏,大奖赛总决赛和世锦赛,就是真正的过年。 第75章 芬兰杯结束 原本还说看一看接下来的冰舞和男单比赛呢, 这下子丛澜也没有了心情。 在后台走路的时候,她脑子里就全是明天自由滑的意象,以一种高空场景来过整个节目的编排。 于谨在旁边跟着, 看到她的右手一直在空中舞动,幅度或大或小, 根据他对丛澜节目的了解, 猜测, 往上和逆时针打圈是跳跃, 手指向下打圈八成是旋转。 她也不至于走着走着就转圈, 但很明显心思没放在走路上。 于谨想说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说,op的时候丛澜就嘟囔场地不是很舒服,感觉有点紧, 也调整了一下, 没想到实际比赛又出了差错。 op的三十分钟里, 轮到自己音乐时, 丛澜也不是挨个过了整个节目编排的, 最关注的当然是跳跃,旋转做一个就不再往后接了,只是走个路线。 要是跳跃摔了, 那接下来的步伐基本上就忽略, 直接滑到现场音乐对应的下一个动作。 算不上态度不认真, 时间短,本身就是为了让选手对场地多些适应而已。 丛澜苦恼地用一根手指挠了挠自己的头发, 编发太紧她戳不进去, 于是只能小小地抠了抠。 “好烦啊——”她轻叹一声。 于谨:“回去改一下, 没事。” 丛澜点头:“只能这样了。” 单跳不用考虑,最麻烦的是在短边处的连跳, 她远度卓越,此时仿佛成为了劣势。 不可能所有的跳跃都在场子中央,为了冰面覆盖率,编排路线时有好几次是会擦着挡板滑过的,比如短边处、裁判所在的场边等等。 冰场大小是给了标准的,有些会宽阔点,有些就紧着来,后者便显得紧巴巴的,让选手难以施展。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合乐训练的流程,不然直接六练比赛就行了,还麻烦那么多做什么呢? 回去吃了点饭,写作业消消食,发呆的时候走一下自由滑编排,一下午过去得也挺快。 晚上去训练,包场的冰场显得空旷幽寂,播放着丛澜自由滑的音乐。 于谨敲了敲围栏:“你夹心跳之前的步法改一改吧。” 丛澜想想也是,又退回了原来的位置,往后滑了过去。 第二天op,在主场馆里的时候,丛澜特意关注了几个连跳的位置,跟着走了一整个编排。 她滑到了于谨跟前:“有点不太适应。”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