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_第67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671节 (第2/3页)

处于腹背受敌之境,无论动兵哪一方,都会给另一方可乘之机——段士昂的身份与意图败露之后,朝臣们更是惊觉,那正是荣王府为支开京畿兵力而生的计谋,恰恰说明了天子当初决意让兵力驻守京畿、而以密令使淮南道支援洛阳的决策是正确的。

    此时天子更改心意,是因时机已然不同——

    段士昂身死,范阳王被处决,洛阳之危暂解,范阳军全军溃败,而那位亲手完成了这一切的淮南道刺史常岁宁,此时善心大发,未有威胁京师之意,而是继续领兵北上去了……

    当然,朝中也有人暗中将常岁宁此举视为兽心大发——这厮往北去,不外乎是想继续侵占地盘罢了。

    就时局而言,常岁宁亲自北上之行是善心大发还是兽心大发,倒是实在不好界定……但无论如何,她既然尚未公然打来京师,那么朝中便可以专心应对荣王之患。

    而卞春梁之乱已近平息,那么东南之危也已解除,其余势力则尚未酿作大患,京中此时便是相对安全的——

    反观荣王府,段士昂之计溃败,荣王名声沾染了污点,许多冲着其仁义之名聚拢而去的人心正值动摇之际,这时若能迅速出兵,便可最大程度打荣王府一个措手不及。

    况且,朝廷师出有名,先以山南西道节度使拒不入京包藏祸心为名,以问罪之名出兵讨伐,待破得山南西道,再行问罪荣王唆使段士昂谋逆之过……

    若肖旻在岭南道进展顺利,便可从南下方向率兵威慑黔中道,到时再与朝廷兵马对剑南道形成夹击之势,便又可再添胜算。

    天子部署好了一切,早在她决定动用肖旻来应对岭南道之争时,就已经做好了向李隐反击的准备。

    圣册帝决意动用京畿十五万兵力,发兵山南西道。

    这十五万大军之中,有六万余玄策军。

    这六万余玄策军给予天子多一份底气,也给朝臣们更多添了一份信心。

    若此战能胜,哪怕拖延得久一些,只要荣王之势被削弱,朝中便可借太子之名迅速收拢局面,安定人心!

    这是朝臣们根据现下的局面,所能思虑到最好的可能,但最终结果如何,谁也无法预料……

    至此,朝中与天子,已然没有更加妥当、更具尊严的选择。

    一切议定之后,圣册帝亲自拟令动兵,御阶而下,马行舟等大臣带着惶惶然的储君撂袍而跪,继而深深叩首。

    这一拜,既是在拜天子,更是在拜那悬于一线的国朝之命数。

    众臣相继离开,直到只余下马行舟一人。

    最后,上首的帝王单独与他道了一句:“马相放心,若此战可胜,朕定会尽全力让人保全马婉性命,将她平安带回京师。”

    马行舟再次叩拜,谢恩。

    直到他告退而去,退出了甘露殿,唇边才得以溢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叹息。

    他知道,圣人那句话是为安抚,也是为了施恩,作为臣子自该感激……

    可如此关头,圣人这一句称得上郑重的安抚,何尝不是欲定他之心?

    所以,圣人待他,恐怕也并不是十足的信任……仍疑心他会因婉儿的牵连,而存在关键之时倒戈荣王府的可能。

    哪怕当初他是遵从圣人之意才忍痛将孙女冒险远嫁益州,而今时局轮转,彼时之忠心举动,反倒成为了圣人心间的一层隔膜。

    这个猜想是不敬的,但正因基于臣子对君主的了解,他才会有此不恭之揣测。

    他不能说圣人有错,天子敏锐戒备,何错之有?

    身为臣子,唯有尽忠才是唯一本分。

    马行舟心绪复杂地静立片刻,才抬腿行下汉白玉石阶。

    风中送来寒意,将他的官袍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