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留学圈很乱 第54节 (第1/3页)
第二天回去的飞机上,susan还在惊叹景安的高超球技,直夸赞她是人才,是个treasure (翻译:珍宝) 景安受宠若惊。 飞机上,望着穿在一望无垠的天际,她陷入沉思,为什么她一直不敢拿出手的台球,在这里如此受追捧。 无它,只因她自卑! 她自卑,她是小镇走出来的;她自卑,台球不是网球,不是高尔夫球,不是令人高看的运动;她自卑,因为她知道一旦到了城市的生活环境当中,小镇的生活从来就不受肯定。 在高校里,得到肯定的是另外一些技能比如会才艺、会跳舞、会唱歌、会辩论、会演讲、会弹钢琴。 大多数像她这样在城乡结合部野蛮生长的孩子不擅长这些,而留学圈的孩子非富即贵,绝大多数人从小就是精英模式培养。 莫说钢琴10级,就是职业击剑选手、职业马术选手、职业高尔夫选手都很多,还有一些冷门的如低音提琴、剑道、花样滑冰等等也不在少数,各种各样的高大上,比如她身边的昔柔就是钢琴十级,大提琴八级,而李蜜则是练过6年的花样滑冰。 景安只觉得自己智力不如人,见识不如人,魅力不如人,样样不如人。在学校做一些尝试探索的时候,就畏首畏尾,甚至会发怵。 她想起刚来留学时,他们问她有什么才艺,她总是默默地选择不说,她一直被灌输的教育是打台球是街溜子才会的,打台球的女生就是流氓……全方面的否定,框住了她勇气,也框定了她尝试的深度。 最后她这个人“乏善可陈”,她的人生“乏善可陈”。 以至于,她从不在朋友们面前做分享,她的定位只是“小镇做题家”,除了会做题,别无长处。 久而久之,她也默默接受了这样的设定。 而如今,她才意识到,她其实有很棒的童年,在外公外婆家和表姐的追追逃逃,在楼下台球室学习的点点滴滴,在自家的院子里采摘应季水果,在城市郊区的臭水沟里钓龙虾,挖泥鳅… 相较于城里孩子的补习班,她有很珍贵的童年,那是自然教育,那是文化传承,那是文凭换不来的,那些和打台球一样,是广博大自然的赠予,是乡土中国的探索,是值得被肯定和赞颂的。 很多时候,小镇来的孩子农村来的孩子很“自卑”,并不是他们天生如此,而是一种“潜在受害”。 是一种深深的“自我低估”。 景安想,她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城里的小孩也许是钢筋混凝土的摩登高楼大厦,而她可以是吊脚楼,可以是夯土墙做的小别墅。 在夯土墙的小别墅里,下雨天在稻田里面玩,会打台球,会在地里烤红薯都是珍贵的地基。 第73章 二月飞逝 出差回来后,小主管把susan和景安好好夸奖了一番,在部门会议上当众表达了沙特办事处对两人的肯定与赞赏,景安很高兴。 实习已经接近尾声,再过两周就要结束了,景安的表现可以让她获得的很好实习证明,但仅此而已,然而她更想要的是转正。 国内如今似乎已爆发了大规模传染病。这个时候回国,工作可想而知是没有着落,而尴尬的家庭关系只会让她的生活更难堪和窘迫。 那几天她心事重重,跟wales分享了自己的顾虑。聊起后续的打算,wales也劝她趁热打铁,看看能不能找人推荐,即使去无人问津的小公司,只要有h1b(工作签证),扎根美国的第一步就迈出了! 景安主动找了小主管聊天,表达了自己想申请full—time(翻译:全职)的意愿,小主管惊讶片刻后,当时真心说了几句你很优秀,接着就是无尽的套话——你可以的,我看好你。 景安无奈地应承着,无功而返。 过了几天,wales突然弹窗约她去公司天台见面,景安感到莫名其妙,这还是两人入职这么久,第一次上班时间溜出去聊天! 在天台,wales抓住她的手臂,兴奋地尖叫“anna,机会来了!我刚看到沙特办事处要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