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治病前奏 (第1/2页)
暮春叁月,崔府内院的海棠开得正盛。自那夜病情转机后,在文云昇精心调治与宛州配制的奇药温养下,崔元徵的身子竟真如枯木逢春般,一日日见着好转。 起初几日,药性峻烈,女孩饮下汤药后总免不了一番翻江倒海的呕逆。那盛着褐黑药汁的越窑青瓷碗,每每都让她望而生畏。但到得第五日,配着梅意亲自监制的药膳:用老参、枸杞煨的乳鸽汤,佐以茯苓山药糕,药力竟渐渐归经。再到第七日黄昏,当西厢琴房内再度流泻出断断续续的琴音时,侍立在廊下袖春绘夏忍不住红了眼眶。 虽还不能弹完一整支《阳关叁迭》,但那双曾经枯瘦见骨的手,终于又能轻抚在焦尾琴的丝弦上了。琴音虽弱,却如春风化雨,滴在每个人的心尖上。 苑文俪这些日子的喜怒哀乐,全系在女儿一日叁餐的食量、每日在院中拄拐行走的步数上。今早见崔元徵多用了半碗碧粳粥,明日见她多走了十步路,都能让她暗自欢喜半日。此刻隔窗听着那生涩的琴音,她扶着门框,指甲深深掐进紫檀木的雕花里。 这十日来,她恍若重新将女儿养育了一回。每一次喂药,每一次搀扶,都让她想起十六年前那个裹在襁褓里的婴孩。如今看着女儿苍白的面颊渐渐透出淡粉,枯涩的发丝重现光泽,她心中百感交集。 这日傍晚,苑文俪独自走进祠堂。夕阳透过琐窗,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女人取了叁炷香,在崔隽柏的灵位前缓缓跪下。 “含悟,”她轻抚着乌木牌位,声音温柔得如同耳语,“咱们的音音,今日能弹完半曲《梅花叁弄》了。” 香炉里青烟袅袅,模糊了牌位上鎏金的字迹。 “文先生说,再过叁五日便能脱了拐杖自行走动。前日给舒琼去信也有了回音,她说月中就带着归寅来瞧音音。”女人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袖上的缠枝松柏纹,“你若在天有灵,定要保佑这孩子……” 话未说完,窗外忽然掠过一阵疾风,吹得檐下铁马叮当作响。苑文俪抬首望去,恰见最后一抹夕阳映在「平远侯崔公隽柏」之位几个字上,流光溢彩。她忽然觉得,那个总是含笑望着她们母女的男子,此刻或许真在某个地方,静静守护着他们的女儿。 暮色渐浓,祠堂内的烛火次第亮起。苑文俪又静静跪坐片刻,方才起身整理衣襟。走出祠堂时,她的步伐比往日轻快了许多,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又是一日清晨,苑文俪正在查看药方,忽见管家崔午快步而来,手中捧着一封火漆密信。“夫人,靖国公府来的急信。” 信出自林舒琼亲笔,字迹娟秀,行间却透出急切。她说已收到前日去信,正安排携楼朝赋南下,预计叁月十五便可抵达南塘。信中再叁嘱咐苑文俪勿过忧,定要保重自己,一切待见面再议。然而读到楼朝赋近日呕出黑血时,苑文俪心头一紧,瞬间担忧起来楼朝赋的人,立即寻来文云昇商议。 谁知文云昇已先知悉。 原来上京楼朝赋一出事,文云昇的师兄华渝便被楼巍请出山。华渝昔年随军为医,与楼巍有刎颈之交,自是义不容辞。这几个月他虽在终南山清修,却一直与文云昇书信往来,对楼朝赋所中之毒早有推断。一经入府,他便稳住了楼朝赋的病情,也将治病的法子结合苑文俪的信告诉了靖国公夫妻二人。 果然不出二人所料:崔元徵身负阴虚之毒,楼朝赋中的则是至烈阳邪。女子阴气过盛则夭,男子阳邪无制则危,二者皆非长寿之相。 唯一解法,便是利用阴阳锁命蛊来中和调节二人身上之毒。 此蛊分为母、子二蛊,母蛊食阴,子蛊食阳,恰如为二人量身打造。种蛊之后,蛊虫便能吸收宿主体内过盛的阴或阳之气,暂代容器,保住性命。 然而此法凶险,一经种下,永无退路——人在蛊在,蛊亡人亡。 更关键的是,蛊虫虽能存毒,容器却有极限。若只存不化,终将满溢反噬。因此需借极阴、极阳之体的宿主,以本源之气不断滋养蛊虫,犹如锻铁,使其越发坚固,能纳更多毒素。 而真正化解毒素,则须阴阳调和。寻常人之间灵肉交融,收效甚微;但若通过母子蛊为桥梁,便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