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5  (第1/2页)
    三天时间,他们抓紧换了两次钻头,几乎把建设单位最为锋利的家伙都给换了过来。    可岩石依然稳如泰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翁承先沉思片刻,立刻否决,“跨过这段岩滩,我们桥面要延长三米的跨度,风险比较高。”    他拿过对讲机,喊道:“1组1组,汇报钻孔情况。”    “深度1米,直径五米,偏差4°。”    “打不进去了?”翁承先又问。    “再打就歪了,翁总。”说完,1组补充道,“钻头歪。”    翁承先听完,抬手看了看时间,又伸手敲在自家徒弟身上,“台风还有多久?”    “十一分钟到二十分钟。”瞿飞翻了气象局给的预报,“持续两小时。”    碧蓝的大海,已经隐隐有了墨色晕染的迹象。    十几分钟听起来充分,出于安全考虑,工程作业船必须提前返航,做好应对台风准备。    翁承先无奈说道:“今天先返航,做好应对台风的准备,等我们研究好后续对策,再继续钻孔。”    对讲机能够迅速地将他的指令传遍整个施工团队。    律风接过对讲机,抱着资料,跟他们一起回船舱。    难啃的骨头都不足以形容南海海床的岩石层,最初做勘测采样的数据,和实际施工面临的情况,差距越来越大。    大自然的可怕,永远超过他们精密的科学检验。    说好普通钢铁钻头能够打穿的花岗岩,怎么到了真正钻孔的时候,反倒是钢铁先废了。    幸好,他们三天的付出不算一无所获。    至少,获得了问题。    坐回船舱,平时笑容灿烂的翁承先都脸色凝重起来。    “这下面肯定不是普通花岗岩,我把二建的合金钻都调过来了,居然还歪。”    律风说:“可能花岗岩成分存在断层,1米深和2米深的材质有变化。等我们送到实验室的样本分析出了结果,再来对症解决。”    他一说,翁承先想起来了,眼睛一亮看着他。    “对,实验室说什么时候出结果?!”    “……五天。”律风剩下的没说。    他刚问的实验员,回答的是:材质比较复杂,进一步详细分析可能要十天。    可五天时间,足够翁承先烦恼了。    “五天啊。”他算了算工期,“这澎洲群岛三天两头台风暴雨,再耽误下去,跨海大桥到隧道段的建设,必定会耗费更多时间……瞿飞!”    “诶!”    师父一喊,瞿飞就应。    “给我订机票,我要去趟工程研究所。”翁承先放下手上的资料,“咱们不能就这么坐着等分析。”    工程研究所全程负责跨海大桥建材材质研究。    独创性的碳钢合金桥基、撑起六方三角造型的立柱,全是这间研究所提供的合金素材。    他们去这一趟,必定是要联合研究所,攻克坚不可摧的花岗岩。    律风立刻请缨说道:“翁总,我陪您一起去。”    “你就守着大桥。”翁承先果断拒绝了,“瞿飞跟我走,那是我不放心他守桥!”    自家徒弟,损起来不留情面。    瞿飞心碎得习惯了,拿出手机就开始订机票。    室内为了一海床的花岗岩烦恼,律风想去研究所的心也被摁了下来。    跨海大桥不能没人,这边狂风暴雨没有停过,翁总走了,副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